同济大学国际本科
dsafdsafdsafdsafdsa

每天积累一点语文高考常考文化常识大全2

官职卿:古代君对臣的爱称。朋友、夫妇间也以“卿”为爱称。(“卿今当涂掌事”《孙权劝学》七下)博士: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。(“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”《孙权劝学》七下)尚书郎:尚书省的官。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。(“木兰不用尚书郎”《木兰诗》七下)逐臣:被贬谪的大臣。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。(“宣室求贤访逐臣”《贾生》七下)都护:官名,汉代始置,唐代边疆设有大都护府,其长官称大都护。这里指前线统帅。(“萧关逢候骑,都护在燕然”《使至塞上》八上)宗正:掌管皇族事务的官员。(“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”《周亚夫军细柳》八上)军门都尉:守卫军营的将官,职位低于将军。(“军门都尉曰”《周亚夫军细柳》八上)候骑:负责侦察、通信的骑兵。(“萧关逢候骑”《使至塞上》八上)

古代官职变化免:免除官职。黜:废黜、贬退。谪:降职远调。(“滕子京谪守巴陵郡”《岳阳楼记》九上)去:去职,被调离。(“去国怀乡,忧谗畏讥”《岳阳楼记》九上)罢:罢免、停职。迁:调动官职。包括升级、降级和平级转调三种情况。升级叫升迁、迁授、迁叙;降级叫迁谪、左迁;平级转调叫转迁、迁调、迁官,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。(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”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七上)授:封给官职。拜:授给官职。擢:选拔,提拔。除:免去旧职而任新职

◆科举

考试类型

院试(童生试)

乡试(秋闱)

会试(春闱)

殿试

考试地点

//

京城/各省

礼部

金殿

主考官

地方学证

中央特派官员

钦差大臣

皇帝(委命大臣)

参考条件

童生

秀才(监生)

举人

贡士

通过后身份

秀才(进学)

举人

贡士

进士

第一名称号

案首

解元

会元

每天积累一点语文高考常考文化常识大全2

一甲前三名:状元(鼎元)、榜眼、探花二甲三甲第一名:传胪

考试时间

三年两次

三年一次

乡试次年三月

会试同年同月

注: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,在乡、会、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,被称为“连中三元”。

特指、代称子规:即布谷鸟,又称“杜鹃”。(“杨花落尽子规啼”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七上)婵娟、玉兔:指月亮。(“千里共婵娟”《水调歌头(明月几时有)》九上)骁腾:骏马的代称。(“骁腾有如此”《房兵曹胡马》)布衣:指平民百姓。(“臣本布衣”《出师表》九下)黄发:指老人。旧说是长寿的象征。(“黄发垂髫”《桃花源记》八下)垂髫:小孩。垂下的头发。(“黄发垂髫”《桃花源记》八下)白丁:平民。(“往来无白丁”《陋室铭》七下)鸿儒:博学的人。(“谈笑有鸿儒”《陋室铭》七下)蛾眉:女子。(“苦将侬强派作蛾眉”《满江红(小住京华)》九上)弱子:幼儿,小孩。(“曾不若孀妻弱子”《愚公移山》八上)儿女:子女,这里泛指小辈,包括侄儿侄女。(“与儿女讲论文义”《咏雪》七上)相公:旧时对士人的尊称。(“莫说相公痴”《湖心亭看雪》九上)九重天:指皇帝。(“一封朝奏九重天”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》九上)骚人:战国时屈原作《离骚》,因此称屈原或《楚辞》作者为“骚人”,后泛指文人。(“迁客骚人,多会于此”《岳阳楼记》九上)桑梓:家乡。(“世先生同在桑梓”《范进中举》九上)鸿雁:书信。(“归雁洛阳边”《次北固山下》七上)汗青:指史册。(“留取丹心照汗青”《过零丁洋》九下)丝竹:音乐。(“无丝竹之乱耳”《陋室铭》七下)牺牲: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。(“牺牲玉帛”《曹刿论战》九下)庙堂:朝廷。(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”《岳阳楼记》九上)烽火:战事。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。(“烽火连三月”《春望》八上)干戈:战争。(“干戈寥落四周星”《过零丁洋》九下)沙场:指战场。(“沙场秋点兵”《破阵子·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九下、“醉卧沙场君莫笑”《凉州词》

称谓称字:古人幼时命名,成年取字。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,对平辈或尊辈称字表示礼貌和尊敬。(“南阳刘子骥,高尚士也”《桃花源记》八下)称号:号又叫别号、表号,由自己取定。一般只用于自称,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;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。(“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”《核舟记》八下)称谥号:古代王侯将相、高级官吏、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。(“陈康肃公善射”《卖油翁》七下)称官地: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。(“闻道龙标过五溪”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七上)用地名称人:如柳宗元(柳河东、柳柳州)、韩愈(韩昌黎)等。美称:男子美称,多附于字后。(“虞山王毅叔远甫刻”《核舟记》八下)谦称:①表示谦逊的态度,用于自称。有愚、在下、臣、家、舍等。(“愚以为宫中之事”《出师表》九下)②古代帝王的自谦辞。有孤、寡人等。(“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”《孙权劝学》七下)敬称:①对帝王的敬称。有上、天子、陛下等。(“欲报之于陛下也”《出师表》九下)②对诸侯儿子的敬称。有公子等。③称谓前面加“先”,表示已死,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。(“自云先世避秦时乱”《桃花源记》八下)④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。有君、子、公、足下、夫子等。(“尊君在不”《陈太丘与友期行》七上)⑤对品格高尚、智慧超群的人用“圣”来表敬称。如称孔子为圣人,称孟子为亚圣。后来,“圣”多用于帝王,有圣上、圣驾等。⑥旧时对士人的尊称。有相公、子等。年龄的称谓:襁褓:指未满周岁的婴儿。孩提:指二三岁的儿童。垂髫:指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。泛指幼年。(“黄发垂髫”《桃花源记》八下)始龀:刚刚换牙,指七八岁。(“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,始龀”《愚公移山》八上)总角: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。泛指童年。豆蔻:指女子十三四岁。及笄:古时女子年满十五岁,把头发绾起来,戴上簪子。束发:指男子十五岁。加冠、弱冠: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,表示已经成人,因还未达到壮年,叫作弱冠。(“既加冠”《送东阳马生序》九下)而立:三十岁。(“三十而立”《〈论语〉十二章》七上)不惑:四十岁。(“四十而不惑”《〈论语〉十二章》七上)知天命、半百:五十岁。(“五十而知天命”《〈论语〉十二章》七上)花甲、耳顺:六十岁。(“六十而耳顺”《〈论语〉十二章》七上)古稀:七十岁。耄耋:指高寿、老年。耄指八十岁(一说九十岁),耋指七十岁(一说八十岁)。期颐(yí):一百岁。

纪年法年号纪年法:从汉代起,古代的皇帝开始使用自己的年号纪年。如《桃花源记》中的“晋太元中”中的“太元”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;《湖心亭看雪》中的“崇祯五年十二月”,“崇祯”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。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: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。如《曹刿论战》中“十年春,齐师伐我”中的“十年”指的是“鲁庄公十年”。干支纪年法:利用天干地支纪年。如《水调歌头(明月几时有)》中“丙辰中秋”中的“丙辰”指宋神宗熙宁九年。《己亥杂诗(其五)》中的“己亥”指清道光十九年。十天干: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(wù)、己、庚、辛、壬(rén)、癸(ɡuǐ)。十二地支:子、丑、寅(yín)、卯(mǎo)、辰、巳(sì)、午、未、申、酉(yǒu)、戌(xū)、亥(hài)。十二生肖:子鼠、丑牛、寅虎、卯兔、辰龙、巳蛇、午马、未羊、申猴、酉鸡、戌狗、亥猪。

计量、计时、计功绩单位寻:古代长度单位。八尺(一说七尺)为一寻。(“飞来山上千寻塔”《登飞来峰》七下)仞:长度单位,古代以七尺或者八尺为一仞。(“一片孤城万仞山”《凉州词》)豆:容量单位。(“一箪食,一豆羹”《鱼我所欲也》九下)石:古代的容量或者重量单位。十斗为一石,一百二十斤为一石。(“一食或尽粟一石”《马说》八下)方:古代计量面积用语。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,表示纵横若干长度。(“方七百里”《愚公移山》八上)钟:中国古代的一种计量容器,也被当作一种计量单位。(“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”《鱼我所欲也》九下)更: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,一夜分为五更,每更约两小时。(“是日更定矣”《湖心亭看雪》九上)转:是授予勋官时用来衡量功绩的单位,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,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。(“策勋十二转”《木兰诗》七下)

乐律折柳:指《折杨柳》,汉代乐府曲名,内容多叙离别之情。(“此夜曲中闻折柳”《春夜洛城闻笛》七下)后庭花:曲名,《玉树后庭花》的简称。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,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。(“隔江犹唱后庭花”《泊秦淮》七下)

其他

(1)汉字书法①六书: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类型,称为“六书”。即指事、象形、形声、会意、转注、假借。②汉字的形体演变:甲骨文()→金文(西周、春秋)→大篆(战国)→小篆(秦朝)→隶书(汉朝)→楷、草、行书楷书特点:讲究用笔、笔画分明、结构方正。行书特点:大小相兼,疏密得体,浓淡相融。草书特点:气势贯通、错综变化、虚实相生。

(2)归类常识岁寒三友:松、竹、梅。花中四君子:梅、兰、竹、菊。文人四友:琴、棋、书、画。文房四宝:笔、墨、纸、砚。三皇五帝:“三皇”指天皇、地皇、人皇或伏羲、女娲、神农;“五帝”指黄帝、颛顼、帝喾、尧、舜。三纲五常:“三纲”指君为臣纲、父为子纲、夫为妻纲;“五常”指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五谷:稻、黍、稷、麦、菽。五色:青、黄、赤、白、黑。六艺: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。古代兄弟排行:伯、仲、叔、季。中国四大书院:应天书院(河南商丘)、岳麓书院(湖南长沙)、白鹿洞书院(江西庐山)、嵩阳书院(河南登封)